4月5日,清明时节,来自山东菏泽的刘女士和平日里一样,在东明县忙碌着,把棺材卖到欧洲。或许很多人都避讳谈及死亡,但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棺材和大家道别。
刘女士原本在家乡的一所小学当老师,2023年她决心转行,挑战另一种人生。菏泽是中国著名的“桐木之乡”,拥有众多木制品加工厂。刘女士希望通过成为外贸业务员获得可观的收入,并有机会参加各类展会拓展视野。然而,她的第一份工作却是在一家棺材厂。老板告诉她,人人都需要棺材,它不是快消品。参观生产车间时,刘女士看到了原木切割、雕刻和喷漆等工序。
相较于欧洲市场棺材约为1100-2100美元的高昂售价,山东菏泽生产的棺材凭借90-150美元的亲民价格展现出显著竞争力。当地采用泡桐木等经济型木材的生产工艺,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形成独特市场优势。刘女士所在的工厂是菏泽当地做欧洲市场最大的工厂,每年出口到欧洲的棺材约3万到4万套。尽管起初对这份工作有所顾虑,但她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份门槛不高的工作,需要一些基础英语知识。工厂的业务员大多比较年轻,适合在社交媒体上运营产品。
入职后,刘女士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没有客户难以开单。她发现,棺材出口也分“淡季”和“旺季”。每年七八月是销售淡季,而从10月至次年4月,订单进入旺季,工厂每月可售出3000至4000套棺材。她有一年的时间都没有订单,每个月拿着3000元的底薪。工厂的订单大多来自“回头客”,新客户的开发周期非常长。她会先把产品目录发给潜在客户,他们挑选出喜欢的产品后再沟通具体的细节。一位来自意大利的客户令她印象深刻,这位客户原本计划到菏泽买板材,运到罗马尼亚后自行加工成棺材,最后直接买了库存棺材,从联系到下单不到一个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