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挥舞的关税大棒,最终砸向了美国自己。美东时间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扬言要终结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优势。然而,这场单边主义的闹剧仅持续不到48小时,中国便以雷霆之势亮剑。4月4日,商务部、海关总署等机构发布了11项反制措施,精准打击美国霸权。
特朗普所谓的“对等关税”实际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他声称“以牙还牙”,但实际上玩弄双重标准:对加拿大、墨西哥等盟友网开一面,却对中国商品叠加此前20%的关税,最终税率高达54%。这种“对等”基于自创的“贸易逆差公式”,完全无视服务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动的真实情况。美国媒体指出,特朗普声称从中国赚取数千亿美元关税,实际上是美国消费者为此买单。仅其首个任期,美国家庭就多承担了500亿美元的关税成本。若叠加54%的税率落地,美国通胀恐将飙升,普通家庭年支出或增加2000美元。
面对美方挑衅,中国的反制既有力度,又有智慧。11项措施环环相扣,堪称国际贸易博弈的经典回应。自4月10日起,中国对美全品类商品加征34%关税,但特别设置6天缓冲期,保留保税区政策。这一细节既坚守对等原则,又避免“突袭式”加税伤及企业合规性,与美国蛮横作风形成鲜明对比。中国还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直击美国军工与新能源命脉。数据显示,美国60%的中重稀土依赖中国进口,每架F-35战机需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此外,中国还将11家涉台军售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并对16家美企实施出口管制。这些企业涉及卫星导航、半导体等关键领域,中国此举既捍卫主权,又瓦解美国技术霸权链条。
在法律战方面,中国在WTO起诉美国违规,提交300页证据锁定其12项违约条款,以83%的胜诉率抢占道义高地。同时,启动医用CT球管反倾销调查,剑指GPS(通用、飞利浦、西门子)垄断中国80%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现状,为国产替代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