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直径约为2500公里,是月球最古老、最大的撞击“疤痕”,记录了月球幼年时期遭受的巨大“创伤”。这个古老的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这是基于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关研究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
为月球最古老“疤痕”定年,意味着人类在了解太阳系早期大型撞击历史方面有了更精确的“宇宙时钟”标尺,对理解月球乃至太阳系早期演化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嫦娥六号月壤样品里的苏长岩记录了42.5亿年前月球南极-艾特肯大型撞击事件。
了解艾特肯盆地的撞击形成时间不仅关乎月球演化历史的关键节点,也是了解太阳系撞击史的黄金参照。撞击作用是天体形成与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外部动力过程,内太阳系的天体经历了相似的撞击历史。太阳系内一个天体的撞击记录是整个太阳系撞击历史的缩影。月球表面遍布大大小小的陨石撞击坑,是了解太阳系天体撞击历史的“最佳靶点”。作为月球撞击坑中的“老大哥”,艾特肯盆地可谓是记录月球撞击历史的起始锚点,有助于为火星、水星等行星撞击坑建立统一年龄标尺。
长期以来,人类并未获得来自艾特肯盆地“第一现场”的样品实证。此前,科学家只能通过撞击陨石坑统计法和研究地球上的月球陨石样品、采集自月球正面的阿波罗样品来推测。这些推测是否准确?嫦娥六英样品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