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2025年春运正式结束。40天内,进出京客流总量达到1.08亿人次。全市各种交通方式协同发力,“七站两场”接驳服务便捷高效,城市交通运行安全顺畅,春运交通秩序总体平稳有序。
城际客运量较去年春运增长3.58%。与2024年春运相比,今年春运虽然有所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公路自驾、铁路、民航、省际客运进出京客流总量为1.08亿人次,日均271.1万人次;进出京量基本相当,净流入22.7万人次。1月24日(腊月二十五)和2月4日(正月初七)分别为节前出京、节后返京高峰,最高峰出现在2月4日,城际客流量达381.2万人次,创历年春运单日最高记录。市内公共交通方面,轨道交通客运量3.38亿人次,较去年增长1.07%;地面公交客运量1.82亿人次。高速公路交通量8522.02万辆,较去年增长4.24%;普通公路交通量4617.93万辆,较去年下降1.99%。
今年春运总体呈现“前出后返”态势,节前出京高峰提前,学生流、务工流与探亲流、旅游流未形成明显叠加态势,节中客流分散,节后返程相对集中,总体形成错峰出行趋势。公路自驾和铁路仍是进出京主要交通方式;空间分布上,进出京旅客来源地、目的地以周边省份为主,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河北、天津、山东、河南、山西。
春运期间,交通部门强化与民航、铁路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每日准确研判客流,精准匹配运力。同时,联合公安、文旅、应急等部门和各区开展综合协同调度,采取调配运力、远端分流、近端引导等措施,及时疏导大人流、大车流。
今年,“七站两场”接续保障力度空前。返程高峰期,交通部门组织10条地铁线路组网延时运营至凌晨2时,连续5天延时运营,分担率最高达40%;公交加密火车站夜班线路运营间隔,应急摆渡车发车237车次、运送旅客近8000人次;机场巴士增加76辆夜间备车并开行免费摆渡车;安排超3000辆出租车现场循环运营,18支共产党员车队1300余名出租车驾驶员开展应急保障,组织滴滴、高德等网约车平台建立常态化值班机制,加强运力调度,滴滴组建春运车队,安排1000辆网约车专项保障。各场站未发生旅客大规模滞留或重大服务质量投诉情况,总体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