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正常其实很伤牙的行为!为了帮孩子保住一口健康的牙齿,家长们费尽心思。然而,在保护牙齿的过程中,有些做法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牙齿没长齐,就给他们吃软食。实际上,这种精细化喂养模式弊大于利。缺乏坚硬食物的刺激会导致孩子的牙槽骨功能得不到锻炼,特别是在换牙期还会影响乳牙吸收,容易造成双排牙的问题。此外,缺少咀嚼硬质食物的过程也不利于颞下颌关节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影响颌面部发育。世界卫生组织建议12个月以上的小朋友在家长监督下尝试不同硬度和种类的食物,比如直接啃咬整个硬质水果或让孩子自己啃骨头,以促进咀嚼功能的发展。
吃完东西后立刻给孩子刷牙并不总是明智的选择。刚吃完东西,特别是酸性或甜的食物之后,牙齿表面的pH值会降低,这时刷牙可能会刺激到牙釉质,产生不适感。正确的做法是每天坚持早晚各刷一次牙,餐后可以漱口。如果孩子吃了酸度很高或者很黏牙的食物,除了用清水漱口,还可以使用牙线、牙线棒或冲牙器辅助清洁口腔。
过早让孩子自己刷牙也可能是个误区。虽然电动牙刷清洁效率高且趣味性强,但大部分10岁以下的孩子很难保证正确的刷牙方式。研究显示,即使教会孩子正确刷牙方法,仍有50%的孩子无法达到基本的口腔清洁要求。因此,在孩子10岁前,家长应持续提供监督和支持。判断孩子是否可以独立刷牙的标准包括:孩子能系好鞋带或写好名字,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独立刷牙后没有新发龋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