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安徽宿州一女子发视频称30年来第一次见到“味精”状的雪花。专家称:是针状雪,学名“冰针”。
2月1日,安徽宿州一女子发视频称30年来第一次见到“味精”状的雪花,引发众多网友讨论。视频显示,雪花呈细条状,形似味精,有网友称可能是冻雨。
据拍摄者称:当时发现此种雪花和平时见到的雪完全不同,不知究竟是不是冻雨,第一次见到感觉惊奇。
次日上午,56之窗网联系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副教授赵树云,她介绍,视频中的雪花是针状的雪,学名“冰针”。与网友猜测的冻雨不同,冻雨是指雨水碰到电线或其他物体后瞬间冻结,而针状雪是在水汽条件较好、温度又不太低的情况下形成。
赵树云解释,以温度为横坐标轴,湿度(一般用过饱和度表达,即超过相对湿度为100%的空气程度)为纵坐标轴,雪花在不同的温度、湿度配合下会呈现不同的形状。研究表明,如果两者配合得刚好,会出现常见且标准的六角状雪花;如果温度在-5℃以下、湿度合适的情况下,会出现针状雪花;如果温度特别低,则容易出现柱状、板状雪花。
56之窗网查阅发现,针状雪在我国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22年1月,河南多地便下过此种针状雪,当时邓州市天气预报显示的天气现象为“冰针”,因其形似用罗筛筛出的细面粉,也被许多人称为“罗面雪”。
据《中国报道》,“冰针”一般在低于-5℃、足够湿润的天气下形成。起初时只是微粒,经过水汽凝华增长成为针状冰晶体,但其在高空中时并没有视频中看到的针状雪大,而是十分微小的碎条状冰晶。
冰针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可辨,有时天空中可形成日柱或晕等其他天气现象,一般出现在高纬度或者高原地区的严冬季节。在严寒的午夜或清晨,碧空或少云、风力微弱的气象条件下,近地面层的空气湿度比较大,空气块在上升的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当空气湿度达到冰面饱和温度时,在冰核作用下,其气块中水蒸气凝华、碰并长大,形成冰晶体向下降落,就会出现晴空降雪的奇观。如发生在夜间,清晨可见地面或地物表面铺满大量的冰晶体;如发生在白天,其对光的散射和折射作用,形成一些大气光学现象,如日柱、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