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末冬初的上海,我跟着郭仁俊送了一天外卖。透过一张张订单,在生与死、喜与悲的缝隙中穿梭。
文|郭文瑰
编辑|万芳
连礼貌也是残忍的,从不和顾客说“再见”
早上7点,郭仁俊就带上蓝色头盔,骑上电动车,赶往第一个商户。
手机里显示收货地点在医院旁的学生宿舍楼。郭仁俊暗自庆幸,“这里住的大多是规培医生,可以把外卖直接放在外卖柜里,不容易超时”。
不过,大部分订单不会这么幸运,比如那些送达地点是医院的订单。
在东安路和零陵路交界处,坐落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这家医院常年位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排名的前列。去年一年,复旦肿瘤医院的门诊量就高达140万人次。
作为一家三甲级别的大型医院,肿瘤医院里庞大得像一个迷宫。
门诊大楼、急诊楼、住院部和办公楼,不管哪栋楼都有十多层。每位新来这个片区的骑手一开始都会迷路,但郭仁俊已经很熟悉这里的路线,
只要是楼层低的,他都会直接跑楼梯上去,“这样更快”。除了送往医院,郭仁俊更多订单目的地是紧挨医院的弄堂老巷。在东安三村一带,居民楼被改造成一间间“癌症旅馆”。每天来往穿梭这里的只有两种人——癌症患者和患者家属。
从外面看起来,东安三村居民楼没什么特殊,由十多栋民宅连成一片。由于总是接待往来医院看病的患者和家属,有的房屋被分隔成许许多多小至七八平米,大至十五平米左右的房间。
图|郭仁俊在东安三村小区送餐
每个房间刚好能放下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个电视机。有的一层租户共用一个卫生间和一个小厨房。做饭只能用小电饭锅,晾晒衣服则是在楼外的绿化带上搭根绳子。
小间80元一天,双人间100~130一天,比起周边动辄两三百一天的快捷酒店,这里无疑是患者“心仪”的首选。
癌症很少会在极短的时间致命,但它又时刻吞噬着患者的生命。对于来沪求医的病人和家属来说,他们在这里等待一张床位,或一份新的治疗方案。有时运气好,等到床位及时入住,运气不好,只能蜗居在这里十天半个月。
在这块片区送外卖四年,郭仁俊只要一看订单内容,就知道哪些是送给普通居民,哪些餐是送给患者家属的。
一般来说,那些送往无电梯的居民区、低楼层、订单总价20元至30元之间的,多半是患者家属订的餐。
图|便宜的“老破小”是很多患者的租房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