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不必指责年轻人过洋节《56之窗网》
标王 热搜: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贵金属  桂林市  五角大楼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生活焦点 » 正文

解放日报:不必指责年轻人过洋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1-01 15:46:29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42

解放日报:不必指责年轻人过洋节

上周末夜晚的巨富长,百变大咖秀的现场都没那么精彩。

没什么大事,也就是上海人们平平无奇地来提前过万圣节了而已。原始的万圣节皮肤可能只有西方神话的妖魔鬼怪,但在上海,那英和王菲齐飞,陵容和四郎共聚,向太和李佳琦一起高喊上链接,想你的路牌混进了街头队伍,最大打工怨种乙方也堂堂登场,真正的中国限定突出一个百花齐放。

一时间,全国人民都跟着在互联网围观这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万圣节狂欢。面上或许不显,但当代年轻人心里难免有一个发疯梦,要不然甄嬛传语录里沈眉庄经典的一句“整天清醒克制有什么用”凭什么在表情包届长红。

看看万圣夜的上海街头,堪称年轻人的发疯文学从网络照进现实。夜色和变装才是打工人的真正保护色,来,脱掉996打工人的西装外皮,换上万圣节的一日限定,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有网友分享了不知道该不该心酸的万圣段子:在街头摔出血了,正感慨大城市这么匆忙都没人来搭一把,一个哥们上来小心翼翼地问:你这血浆怪逼真的,哪买的?

不少人感慨:真好,这种怎么样都不会招来路人侧目的感觉才是大城市的气度。

这让我想起前些阵子有些相似的一件小事。有网友在某社交平台发帖求助:染了粉色的头发,爸妈不喜欢 ,说我显眼包,我和他们说上海街头都是我这样的头发。周六要去安福路,能不能拜托染发的姐妹那天都去一下,证明我说的是对的?

这条帖子下得到了很多回复,网友们报上自己五彩斑斓的发色,一起鼓励她:没事,那天我们一定去。

结果也确实如帖主所愿,她看起来标新立异的跳脱粉发,安全融入了整条街的潮人发色里,一点也不突兀。

在上海,做个和别人不太一样的人,一点也不是难事。

有人说,这才是我印象里上海该有的样子。

为什么最大的万圣节狂欢会出现在上海的街头,其实就是这么个原因。法国学者白吉尔在《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一书中写,上海具有一种“现代性”,她说:“‘现代性’是现代化思维和行动的表现,是一种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上海开埠通商已近两百年,但这份开放包容的气质,则一以贯之了下来。

在我有限的记忆中,每年万圣节等西方节日,总会有人站出来,义正严辞地指责过洋节的年轻人们崇洋媚外,反对在中国过外国节日。今年也不例外。

操这份心,实在是大可不必。

诚然,各国文化各有其特点,保持自身文化的自信、自立、自强,不仅是国与国之间软实力角力的必要,也是让自身文化更好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维护自身的文化主体性。

但在对待过洋节这件事上,我倒觉得不必过分敏感,更不用把整个事件和所有细节都上纲上线到所谓的“敌我矛盾”。在我看来,这就是一场年轻人的节日狂欢,不妨多点娱乐精神,没必要看到“吸血鬼”“南瓜灯”就草木皆兵。

从舆论来看,大部分人对过洋节还是持宽容态度的。有媒体就发起了一项如何看待上海的万圣节cos的问卷调查,在8000多名参与投票的网友中,有7000多人认为很有意思,看得很欢乐。大家认为,这只是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图个乐呵,没必要当真。

去年,我去上海巨鹿路的158广场参与了一次万圣节狂欢。与其说这是中国人过洋节,不如说是一场中外年轻人共同参加的世界文化大Party,大家把酒言欢,反倒是上海这座城市国际化程度的一个生动注脚。

再者,年轻人工作压力挺大,需要发泄情绪的渠道,也可以理解。正如今年现场一位coser所说,借着节日在平凡而又枯燥的生活里找一点乐趣,又有什么好苛责的呢?

其实,无论是西方的万圣节等节日,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今天都逐渐演化成了以家庭、亲朋团聚为主导的节日,宗教色彩已经大大降低。当然,随着人口流动,聚会的对象也可以是朋友甚至陌生人,团圆的形式,也逐渐从家庭聚会变成了在陌生城市的狂欢。

可以说,节日只是表皮,快乐才是筋骨。

甚至还有一种更有趣的现象:中国留学生去外国后发现,当地过春节年味竟比国内还浓。比如今年春节,伦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就聚集了超过70万民众,中国人和外国人一起庆祝中国春节,舞龙舞狮,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

墙内开花墙外香,可谓环球同此凉热。这也好理解,毕竟陌生感是惊奇与快乐的重要来源。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互鉴。

正如*总书记所说,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

我们常说要树立文化自信,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盲目崇洋,更不是盲目排外,而是一种基于尊重的平视。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当然有气度也有自信包容不同的文化形态,就像这座城市自身的历史一样,她从来就是在开放的状态中发展、壮大自身的。

文化发展,亦同此理。我觉得,这些大胆将万圣节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年轻人们,反而是更有文化自信的一代新人。

不必过多担心,中国人的实用主义精神,天然带着解构一切又重塑一切的现代性力量。拿来为我所用,有何不可?

当然,对万圣节cos的担忧,有的不无道理。

比如有人就担心,拥挤的人潮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毕竟殷鉴不远。就在去年10月29日晚,韩国首尔龙山区梨泰院在举行万圣节派对时,发生了大规模踩踏事故,导致159人丧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参加狂欢的年轻人。

从此次上海万圣节的现场视频来看,虽然人流并未达到梨泰院那样的密度,但也一度存在人群拥挤、互相推搡的情况。越来越多的人群会不会导致失序,会不会让垃圾遍地影响市容?这些担心是可以理解的。

再比如,万圣节的狂欢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几条小马路上,道路本来就狭窄,路两边都是民宅。附近的居民多数都是老年人,如果被狂欢的年轻人吵得夜间睡不着,难免会有怨气。

但究其根本,这些争议和问题,应该归属到城市治理的范畴。也就是说,问题不在能不能万圣节cos,而是我们的城市该如何应对它。

说白了,这和上海之前举办cp漫展、发展夜市经济之类的活动,实质上并无太大区别。大规模人群的聚集,对于上海这种特大城市来说,其实不是第一次面对的问题。

一刀切关掉,或许是省时省力的办法,但这显示不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要选择的路径。城市如何面对这种压力,彰显着城市管理者收与放的智慧。作为一座以城市治理水平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相信上海有能力应对好。

我注意到,在万圣节cos的狂欢队伍里,还有一些特殊的人,就是穿着协管警服,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虽然被调侃“哥们你这身制服从哪买的,这么以假乱真”,但也引来感慨,“真正辛苦的人无需cos皮肤”。

所谓众口难调,想在万圣节疯一把的年轻人,和实际上生活可能受到影响的人之间,冲突一定是会存在的,城市服务与管理的意义,其实就是在不同市民群体的需求之间找到可以平衡的那一条线,让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乐而不同,美美与共。

今晚是万圣夜,就在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上海一些地区又进入了“人从众”模式,在这些人员密集的地方,一旦发生踩踏事故,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希望大家在现场狂欢时也要注意安全,对城市管理者采取的必要的管理措施,应予以理解和体谅。

明年的万圣节,我想继续看到年轻人玩得开心。

 

  以上就是【解放日报:不必指责年轻人过洋节】全部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网。
 

本文地址:http://hot1.ffsy56.com/newsdetail1782554.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56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56之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推荐图文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

新闻投稿、广告联系客服QQ:344287590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