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近日报道,有社交媒体公司发现并关停了大量虚假账号,而引起舆论哗然的是,这些虚假账号被怀疑是由美国军方管理运营的,用来实施秘密信息战。
报道称,从事互联网研究的两家机构今年8月披露的报告显示,一些主要社交媒体网站近年来关闭了上百个在美国创建的假冒名人和媒体网站的账号,研究认为这些虚假账号很可能是由美国军方运营的。有两名知情官员说,美国中央司令部就是涉嫌运营虚假账号、面临审查的机构之一。
根据研究机构的报告,有些账号从今年夏天开始力推“反对俄罗斯”的帖子,称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帝国主义”战争,并警告说这场冲突将对中亚国家产生直接影响。账号还包括一个捏造的波斯语媒体网站,该网站分享美国之音波斯语频道和自由欧洲电台的内容。另有一个虚假账号发布过一条煽动性的推文,声称有阿富汗死亡难民的亲属说,这些难民的遗体在从伊朗运回时缺失了一些器官。该推文甚至还链接了一条据称是军方网站发布的视频。
美国国防部使用社交媒体虚假账号企图操纵海外受众的做法引发争议。美国白宫向国防部施压,要求其澄清政策并做出合理解释。迫于压力,国防部近日表示将对美军实施秘密信息战的方式进行审查。
西方“谎言帝国”不断鼓动信息战
封锁对手信息、释放自己的信息烟幕弹以及对自身有利的言论,从而在博弈中取得优势,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拿手好戏。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初,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曾鼓动通过网络战、信息战来煽动俄罗斯国内的抗议活动。同时她也承认,早在“阿拉伯之春”时,美国就这么干了。
美国前国务卿 希拉里·克林顿:(黑客)可以通过网络来支持人们在俄罗斯街头(抗议),我们在“阿拉伯之春”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当时我是美国国务卿,我想我们还可以攻击(俄罗斯)政府机构的网络。
早在“阿拉伯之春”时,美国就玩起了信息战。当时,他们打出的旗号是“互联网自由”。
所谓“互联网自由”战略是指希拉里·克林顿在担任国务卿期间,大力鼓吹要在全球打造所谓开放、透明的互联网。在美国看来,利用“互联网自由”这一工具,既可以传播美式价值观,塑造于己有利的公共舆论,又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对他国社会、政治生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一思路下,社交媒体在“阿拉伯之春”中成为颠覆者的重要工具。
时任美国国务卿 希拉里:对于美国来说,支持(中东)民主过渡进程并非理想主义,而是一种战略性的必然需要。
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员 贾里德·科恩:毫无疑问,(互联网)技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加速器”。
美国国务院创新高级顾问 亚历克·罗斯:(互联网)就像一个“加速器”,传统意义上需要几个月甚至数年的(政治)运动,被压缩到了仅仅几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