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怎么过?一派喜乐祥和中,又出现了若干为求刺激而被困荒山野岭的案例。如元旦夜里,就有5名“驴友”在汶川县境赵公山遇险。当时气温降至零下10余摄氏度,1人昏迷,4人失温,情况十分危急。阿坝州消防支队连夜救援,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古人云,无限风光在险峰。位于都江堰和汶川交界的赵公山,山高林密、风景奇秀,颇受“驴友”青睐。但这里尚未开发、危险重重,不熟悉路况的人极易迷路。据当地救援队介绍,9年来从赵公山上搜救的被困人员已达750余人,着实让人无奈。
而放眼各地,类似“驴行”遇险案例频发,其中不少酿成了非死即伤的悲剧。这不禁让人疑惑:前车之鉴如此之多,为何还不断有人以身试险?
从多起事故报告可以看出,这些年户外运动爱好者越来越多,但盲目跟风者占比很高,相关常识储备相当匮乏,“有些人甚至只带一瓶水就上山了。”特别是很多驴友属于临时“拼团”,彼此毫无默契,关键时刻也难以互相帮助。按理说,这样的“小白”应当去些入门级景区,可事实上,“无知者无畏”,越是这类驴友越是胆大。即便很多野山都有明确标识,提醒游人勿进,但这些人就是要“挑战自我”,甚至心存侥幸,认为即便发生意外,也有救援人员兜底。
有人遇险当然要救,但这绝非驴友任性的资本。要知道,救援资源是公共的,也是有限的,应当用在最紧急、最关乎公共利益的地方。拍脑门“驴行”本就是自找麻烦,而遇险的地方往往环境险恶、信号微弱,开展救援工作难度极高。不夸张地说,很多救援人员是以命救命,此前亦发生过牺牲案例。
目前,相关法律已明确规定,任性驴友在接受救援后,要支付相应费用。事后收费固然能够起到一定约束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加强源头治理。比如,有省份将驴友探险写进地方旅游法规,规定未经备案的探险,组织者和参与者均要受到处罚;擅自探险遇难者,责任自负;获救者除承担救援成本,还需接受处罚。说到底,只有让“驴行”者体会到切实痛感,才能收收“驴脾气”。
世界这么大,谁都想去看看,但别忘了对自然多一些敬畏之心,对社会多一些责任之心,对自己多一些保护之心。让安全成为出游的底色,旅途才能收获更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