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管新规落地以及银行理财子公司即将入局的背景下,大资管行业格局将被重塑,所有竞争者回到同一起跑线,回归资管本源。在全新的资管业跑道中,横空出世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在资产、资金上占据天然优势,公募基金将深耕主动权益和工具性产品,私募基金则有望在与银行理财子公司深度合作中取得进展。可以说,2018年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重要分水岭,未来行业将共同构建分工与合作新格局。
行业格局重塑
4月,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成为重塑整个资管行业格局的总纲领。打破刚性兑付、禁止期限错配、净值化管理、去通道、去嵌套等要求,使近几年狂飙猛进的资管行业彻底告别野蛮生长期。
随后,一行两会相继发布资管新规的若干配套文件。7月,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过渡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安排等重要事项。9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与资管新规充分衔接,共同构成银行开展理财业务需要遵循的监管要求。10月,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细则,在征求意见稿基础上,适度放宽私募资管业务的展业条件等。12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入局有望成为催化剂,加速资产管理行业洗牌。
此前,信托、券商资管以及基金子公司等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通道角色,忽视了主动管理。银行理财资金借助资金池、期限错配的便利,与上述非银机构实际构成了民间融资的“影子银行”。资管新规发布后,这一格局受到规范,各金融机构各归各位,各自发挥主业优势,跑道被重塑。
在新跑道上,横空出世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虽为新手,但凭借资产、资金上的天然优势,将着力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公募基金在固收跑道受到挤压的同时,将把握在权益投资和税收方面的优势,专心打磨底层策略的深度,加强专业分工与合作。私募基金则把握与银行理财子公司深度合作的机会,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
业内人士指出,大资管新规出台后,所有竞争者回到同一起跑线,回归资管本源。资管行业作为一个整体,将迎来更规范发展的时代。各个子行业将加强分工与合作,共同构建行业新格局。
公募基金寡头竞争
对于公募基金,行业有识之士认为,资产配置时代的寡头竞争正在启动。
首先,在养老金第三支柱以及银行配置资金入市的背景下,公募基金的资产配置时代已经到来,单一的投资管理不再具备完全的竞争优势,需要逐步构建“基础资产——集合投资工具——大类资产配置”投资生态体系。
其次,银行理财子公司无疑将继续发挥在固定收益领域的传统优势,尤其是在非标投资方面的长期经验和风控能力,将会对公募固收类产品的收益和吸引力形成强有力的冲击,主打固收特色的基金公司会首当其冲。在此背景下,巩固权益投资优势成为公募基金未来发展的共识和抓手。例如,能够承载大体量资金入市、风格明显的ETF等工具型产品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在2018年公募权益规模大大缩水的情况下,ETF份额的大幅增长成为一抹难得的亮色。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金融工程部总监表示,在头部公司都完成ETF布局以后,恐怕难再有弯道超车的案例,因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任何公募巨头都不希望失去主动地位。
“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新竞争对手的加入,对公募基金公司是挑战也是机遇。”泰达宏利基金总经理刘建表示,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公募基金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发挥强项、特色化发展才是突围之路。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产品的丰富完善以及居民理财意识的提升,大类资产配置是一片广阔蓝海。
私募基金与银行深度合作
“未来私募竞争趋于激烈是大概率事件,行业洗牌将明显加剧。在此背景下,业绩相对平庸、合规水平低下或违规运作的私募将被淘汰。未来私募基金将真正回归投资本源,市场竞争将聚焦于投资及风控能力等核心能力,促使私募行业形成优胜劣汰、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推动行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清和泉资本相关人士表示。
展望私募与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深度合作,星石投资表示,私募基金可通过多种模式与理财子公司展开合作。首先,公募和私募理财产品方面,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可作为银行理财的投资顾问;其次,私募理财产品方面,银行理财可投资于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发行的私募基金;再次,私募理财产品方面,银行理财可通过签署协议,委托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投资。
清和泉资本相关人士还表示,《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对投顾资质等合作门槛制定了硬性要求。在此基础上,私募的投资业绩、风控能力、合规水平以及售后服务等均将大概率纳入考核范围。因此,只有真正符合要求的优秀私募才能脱颖而出,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