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会议提到,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为何此时推出三孩生育政策?它能解决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吗?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
推动实现适度生育率水平
毫无疑问,三孩生育政策的推出,与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出的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有关。
如今,低生育率已经成为全球性现象,预计未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生活方式和生育观念的转变,低生育以及由此带来的少子化、老龄化将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
中国面前也摆着这样的挑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处于较低水平,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生育水平出现短期回升,之后逐渐下行,在低水平徘徊。
国际上通常认为总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条“高度敏感警戒线”,一旦降至1.5以下,就有跌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
国务院人普办负责人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说,“低生育率陷阱”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总和生育率降至1.5以下,二是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据测算,本次普查结果是自2010年六人普以来,中国总和生育率首次低于1.5,是否会持续低于1.5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表示,推出三孩生育政策,一方面是为了促进落实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推动实现适度生育率水平”。
他表示,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到203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预期发展目标为1.8,进一步向更替水平迈进,这意味着我们离适度生育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不能只靠放宽生育政策
中国生育率已较长时期处于更替水平以下,虽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生育率有望出现短期回升,但受生育行为选择变化等因素影响,从长期看生育水平存在走低的风险。
三孩生育政策的推出,能否缓解这一问题?
原新直言,从过去7年多时间里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践,以及发达国家在过去半个世纪里试图提升生育率的努力来看,仅仅依靠生育政策本身的宽松,就想拉动生育率快速或者有较大幅度提升,“几乎是不可能的”。
生育意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我国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总体上并不高,这其中因素很多,有一些可能是工作、生活条件的压力,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大家可能工作压力都比较大,相应来说婚期也往后推迟,生育意愿也没那么高,这就直接影响到总和生育率。
受访专家认为,生育政策进一步放宽对中国来说是好事,但其对改善生育率只能起到短期效果。更关键在于,有关方面能否制定好与生育政策相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及“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
会议还提出一些具体措施。例如,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原新建议,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可从三方面着手。
其一,现行与生育相关的政策法规均与全面二孩政策配套对接,应对其进行认真梳理,对与三孩生育政策不相适应的规定,该废止的废止,该修改的修改,从而为三孩生育政策的推行奠定法律基础。
其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将经济蛋糕做大,是任何一项社会公共政策执行到位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要让人生得起、养得起,适度降低养育孩子的直接经济成本,以及时间成本、社会成本、政策成本等间接成本。构建一个覆盖小、中、老各层面的生育安全和生育关怀社会公共政策体系。
第三,要重视环境建设,包括舆论、社会、家庭、文化等,形成友爱新生少年儿童,关怀中青年生育者,以及养老、敬老、孝老的环境。
巩固人口红利优势
长期以来,中国发展受益于人口红利,但生育率降低叠加老龄化,让劳动年龄人口不可避免地减少。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指出,在2021到2030年间,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和比例将继续以较快速度降低,人口抚养比也将继续提升,由低人口抚养比带来的人口数量红利逐步进入尾声。
长远来看,三孩生育政策能否逆转这一趋势?
在原新看来,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与过去40多年已截然不同。以往中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厂,构建了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依靠高劳动生产率,将近乎于无限供给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变为高速经济增长。但随着如今中国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产业结构必然转向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金融密集型、智力密集型。在此背景下,劳动力需求一定会发生变化,对劳动力质量的需求会部分甚至大部分地替代劳动力数量需求。
七人普数据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较大,达8.8亿人。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75年,比2010年的9.67年提高1.08年。
“能否拿到未来的人口红利,这本身不取决于人口变化,更取决于整个经济社会决策”,原新说,如果过去40年中国人口红利的基础是人力资源丰富,那么未来其基础就是人力资本的不断强大。同时,虽然人力资源在减少,但规模依然巨大。三孩生育政策的推出,以及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的配套衔接,有助于巩固这种人口红利优势。
陈功也表示,可以预期中国人口质量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快的提升速度,并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走出一条从享受人口数量红利走向创造人口质量红利的人口发展道路。
来源:国是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