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条牛仔裤,只有一个颜色,没有花纹、破洞,布料“生硬”,穿着的前几个月会有些“痛苦”,你会买下它,并且天天穿着吗?
36岁的傅鹏举会。不仅会,傅鹏举还把自己13年来的兴趣爱好,变成了自己的事业,开起了专卖这种“不一样”的牛仔裤的工作室,聚集了一批小众爱好者。
他们喜欢这种用自己身体和时间去打磨本色的牛仔裤,随着自己的身形,牛仔裤呈现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褶皱和落色,以及个人生活留下的痕迹,这个过程,被他们叫做“养牛”。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双十二”,傅鹏举的淘宝店铺,日销售额达到30万。
傅鹏举向记者介绍牛仔裤相关知识
爱好
每一条“牛”都是自然“身体”的痕迹
说起牛仔裤,不得不说起1849年美国掀起淘金潮,淘金矿工们高强度的劳作使得衣服极易磨损,坚实耐用的帆布材质做成的裤子应运而生,并逐步向全世界延伸,步入流行服装的行列,后来更成为崇尚牛仔文化的年轻人彰显个性的追求。上个世纪50年代,“养牛”成为一种流行亚文化。
由于靛蓝染料的不稳定性和个人穿着习惯、活动量不同,一条本色牛仔裤,通过身体接触,长时间自然摩擦渐渐落色,形成贴合身形的褶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形,不同的工种、不同的生活环境,牛仔裤上的褶皱产生的脱色痕迹,甚至是留下的其他物质的痕迹,经过了时间的积累,都变得独一无二。腿关节的弯曲,在双腿膝盖后的腿窝位置,形成一片折痕,形似“蜂窝”而得名,而裤脚处的痕迹,则叫做“水波纹”……“猫须、火车轨
”
,细节的痕迹,都被爱好者赋予了形象的昵称。
傅鹏举正在挑选与牛仔裤同样颜色的线
即使是同样的牛仔裤也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它们非常真实地记录下每个人的小习惯,每一段时光的痕迹。随着技术的进步,后期人们可以直接通过工艺实现模仿原牛色落旧化的感觉,发明了水洗工艺有了水洗牛仔裤。但是对于喜欢牛仔裤的人而言,“养牛”的过程,就像是“养孩子”的成就感。
傅鹏举第一次接触“原牛”(没有经过水洗或者其它特殊加工的原色牛仔裤)是在2006年,刚上大学不久。那时,一条正版的原牛售价1000多元,对于每个月生活费只有400元的傅鹏举来说,属于“买不起”系列。直到2009年以后,有了工作的傅鹏举花了1100多元,买下了第一条“原牛”,那是一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
傅鹏举正在整理库存